成语拼音:róng huì tōng jiā
成语解释: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宋 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繁体字形:融會通浹
英文翻译:Get well together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浃:湿透:汗流浃背。
“融会贯通”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例子就容易懂了。比如学数学时,你发现代数里的方程和几何里的图形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达方式,这时候就能脱口而出:“原来解题的关键是融会贯通啊!”——你看,知识一旦打通,就像拼图找到了缺失的那一块。
有人可能会问:“融会贯通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举个学外语的例子更直观。背单词表就像往抽屉里塞衣服,而融会贯通则是学会怎么把衬衫、领带、外套搭配成整套造型。当你能用新学的单词即兴编段子,还能结合当地文化开玩笑,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工作中怎么体现这种能力呢?想象你负责新产品推广。市场部的用户画像、技术部的产品特性、财务部的成本数据,单独看都是碎片信息。但把它们像调鸡尾酒那样混合摇晃,突然就冒出了个绝妙的营销方案——这种化学反应般的创新,就是融会贯通带来的惊喜。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融会贯通越能擦出火花。比如建筑设计师从蜂巢结构获得灵感,创造出既轻便又坚固的穹顶;程序员研究交响乐团的配合方式,优化了分布式系统的协作逻辑。这种跨界的智慧迁移,本质上都是打破认知边界的过程。
我始终认为,融会贯通不是学霸的专利。就像做菜时把冰箱里剩的食材组合成新菜式,生活中处处可以实践这种思维。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把小红书里的美妆教程思路用来整理工作报告,或者用打游戏的策略规划每日任务清单——思维的弹性,往往藏在出人意料的组合里。
在这个AI都能写论文的时代,人类真正的优势或许就在于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联结能力。当知识不再是一座座孤岛,而是相互连通的立体网络,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像烟花般绽放。毕竟,智慧的本质从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创造性的重组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