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àn
  • chuān 穿
  • róng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àn chuān róng huì

成语解释:见“贯通融会”。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繁体字形:貫穿融會

英文翻译:Penetration

贯穿融会的意思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成语评论

什么是真正的"贯穿融会"?这个成语常被挂在嘴边,但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它的深层含义。就像拼乐高积木,单看每个零件平平无奇,当找到内在连接方式时,就能搭建出城堡或飞船。上周帮邻居修漏水的水管,发现要同时懂材料特性、水压原理和建筑结构,这不就是生活中的贯穿融会吗?

有人问:这个成语和工作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产品经理小王开发新APP时,把用户调研数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市场趋势这三张"拼图"对接起来,最终做出了下载量破百万的应用。他说关键不在于收集多少信息,而在于找到信息之间的隐形桥梁。

在学习场景中更明显。中学生小美把物理课的电路知识,和生物课的神经传导联系起来,突然理解了电子信号在人体内的传递过程。这种认知突破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产生"化学反应"时,就像不同颜色的毛线被织成彩色毛衣。

有个有趣的现象:擅长贯穿融会的人更少说"这个不归我管"。就像我常去的社区咖啡馆,老板不仅懂咖啡烘焙,还能和顾客聊城市规划,甚至给创业青年牵线投资人。这种跨界连接能力,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硬通货。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练习:每天尝试在看似无关的事物间找三个联系。比如把手机充电和植物光合作用对照观察,会发现能量转换的共通逻辑。这种思维体操做多了,大脑就会自动生成认知网络,遇到新问题时能快速调取跨维度解决方案。

有读者可能会想:现在信息这么碎片化,怎么做到贯穿融会?其实正因如此才更需要这种能力。就像玩拼图不必先看清全貌,只要持续寻找相邻碎片的契合点,完整的画面自会浮现。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允许不同想法在头脑中自由碰撞。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遇到的哪个难题,可以通过连接其他领域的知识来解决?试着在本子上画个思维导图,或许会有意外发现。知识的河流本就没有明确界限,我们划船的方式决定了能抵达怎样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