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ng bì zì xióng
成语解释: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螳臂自雄
英文翻译:Mantis arm self male
螳:螳螂:螳臂当车。
臂:[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雄:1.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也指植物中不结子的。与“雌”相对:雄鸡。雄蕊。2.强有力的:雄师。雄辩。3.强有力的人物或国家:称雄。战国七雄。4.宏伟的;充足的;有气魄的:雄图。雄厚。雄心壮志。
“螳臂当车”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同事老张总想用一个人的力量改变公司十几年的老规矩,结果被领导批评了。这时候有人感叹:“他这真是螳臂当车啊!”
等等,螳螂的胳膊真能挡住车吗?当然不可能!成语其实想表达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就像有人非要徒手搬动一块巨石,或者非要和整个行业的趋势对着干,这些行为都可以用“螳臂当车”来形容。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有另一层深意。比如有人问:“明知做不到还要尝试,算不算傻?”我倒觉得,这类人虽然可能失败,但那份勇气本身值得敬佩。就像第一个用火的人类、第一个尝试飞翔的发明家,他们的“螳臂”最初也被嘲笑,却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生活中,“螳臂当车”的边界其实很模糊。我见过坚持举报污染企业的小市民,起初大家都觉得他疯了,结果真推动了环保法规改革。所以关键不在于力量悬殊,而在于是否找到了撬动现实的支点——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或许可以这么想:与其纠结“能不能做到”,不如先问“值不值得做”。有些事就像播种,虽然看不到即时的收获,但可能在十年后长成大树。这种“聪明的螳臂”,或许才是面对现实最好的姿态。
最后留个小问题:如果那只螳螂不是硬扛车轮,而是顺着车辙找到驾驶室,故事会不会不一样?成语教我们认清现实,但智慧往往藏在如何与现实共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