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繁体字形:褐衣蔬食
英文翻译:coarse clothes and simple fare
褐:1.粗布或粗布衣服。2.黑黄色。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蔬:蔬菜,可以做菜的植物:菜蔬。蔬食。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褐衣蔬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字面上看,“褐衣”指粗布衣服,“蔬食”是简单的饭菜,合起来就是形容一个人生活朴素、不追求奢华。比如可以这样用:“老王虽然收入不错,但一直过着褐衣蔬食的日子,周末还去社区做义工。”这样的句子既点明了人物特点,又暗示了价值观的取舍。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为什么还要提倡这种生活方式呢?其实成语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比如在环保领域,选择公共交通代替开车、用布袋替代塑料袋,本质上也是“褐衣蔬食”的延伸——用简单的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我有个朋友坚持自带水杯五年,光是塑料瓶就少用了上千个,这种微小改变积累起来特别有意义。
换个角度想,过度追求物质反而容易让人迷失。就像古人说的“五色令人目盲”,当衣柜塞满没拆标签的衣服,冰箱堆着过期食品时,简朴反倒成了稀缺品。前阵子看纪录片,日本有个家庭践行“断舍离”,全家物品不到200件,但生活质量反而提升了,这或许就是现代版褐衣蔬食的实践。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不该被误解为“穷困潦倒”的同义词。就像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粗布衣服和简单饮食反而让他更专注创作,留下了传世佳作。当代人如果能主动选择简化生活,或许能腾出更多精力做真正重要的事,比如陪伴家人或者发展兴趣爱好。
实践起来其实并不难。比如把每周外卖次数减半,尝试自己做饭;清理掉三年没穿的衣服捐赠给需要的人;甚至只是关掉购物APP刷剧两小时。这些小事都在诠释“褐衣蔬食”的现代价值——不是要回到原始状态,而是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点。毕竟,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需要的时候够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