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成语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繁体字形:弊衣蔬食

英文翻译:coarse clothes and simple fare

弊衣蔬食的意思

弊:1.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作弊。营私舞弊。2.害处;毛病(跟“利”相对):兴利除弊。切中时弊。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蔬:蔬菜,可以做菜的植物:菜蔬。蔬食。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弊衣蔬食”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想:这和“粗茶淡饭”有啥区别啊?其实啊,这俩都是形容生活简朴,但“弊衣蔬食”更强调“穿得破、吃得素”的直观状态。举个栗子,老王退休后天天穿补丁衬衫、顿顿吃青菜豆腐,邻居都笑他“活得像个苦行僧”,他却摆摆手说:“弊衣蔬食心里安,省下的钱捐给山区娃娃多实在!”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古人要用这么惨兮兮的词形容简朴呢?嘿,您可别误会!这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夸人“不在乎物质享受”。比如东汉名臣杨震,明明俸禄够买好衣裳,却坚持穿旧袍子、啃干粮,别人问他图啥,他直接怼:“穿金戴银又不能让我多断几个冤案!”您瞅,这境界可比单纯省钱高多了。

话说回来,现代人还适用这词吗?要我说啊,现在讲究的是“精致极简”。就像我表妹,衣柜里就五套基础款,天天带自制便当上班。同事都以为她抠门,结果人家把省下的钱全拿去学潜水考证了。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弊衣蔬食”嘛——不是穷得只能穿破衣,而是主动选择简单生活,把资源花在更带劲的事情上。

不过您发现没?这成语背后藏着个大智慧: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天平怎么摆。就像我爷爷常说:“衣裳能保暖就行,饭菜能管饱就中,心里装着更重要的事,哪还顾得上挑三拣四?”您品品,这话糙理不糙,跟两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简直隔空击掌!

最后唠叨一句:甭管是穿阿玛尼还是旧汗衫,重点是你有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就像山里的支教老师,可能真就过着弊衣蔬食的日子,但人家眼里有光啊!所以说嘛,生活态度这事儿,从来都不是表面功夫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