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tóng
  • qín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tóng qín yuè

成语解释: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激切忠怀一生凭谁说,怎忍得视同秦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視同秦越

英文翻译:Look at Qin and Yue

视同秦越的意思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越:1.跨过(阻碍);跳过:越墙。翻山越岭。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越级。越权。3.(声音、情感)昂扬:激越。声音清越。4.抢夺:杀人越货。5.“越来越…”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天气越来越热了。6.周朝国名,原来在今浙江东部,后来扩展到江苏、山东。7.指浙江东部。8.姓。

成语评论

视同秦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历史故事。春秋时期,秦国和越国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地理上相隔千里,文化差异巨大,两国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后来人们就用“视同秦越”形容把原本亲近的人或事刻意疏远,比如同事合作时互相推诿,家人因误会长期冷战——这些情况都能用上这个词。

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视同秦越”?举个真实案例:某公司市场部和设计部原本需要紧密配合,却因为绩效考核规则导致两个团队互相戒备。这时候部门墙越筑越高,双方都把对方当作“另一个世界的人”,这不正是现代版的“视同秦越”吗?这种隔阂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等或利益冲突,而非真正的对立。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聚会时,有人全程低头刷手机,对身边朋友的谈话敷衍应和。这种“物理在场,心理离线”的状态,算不算数字时代的“视同秦越”?笔者曾在咖啡馆目睹两位老同学重逢,结果半小时对话里五次出现“改天再约”的场面话——这种用客气包装疏离的行为,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视同秦越”不等于永久决裂。就像邻居家装修时难免产生摩擦,但竣工后互赠小礼物就能冰释前嫌。关键是要识别哪些隔阂是暂时性的,哪些是结构性的。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确实会压缩深度交流的时间,但主动说一句“最近还好吗”往往就能打破坚冰。毕竟秦越虽远,尚有商队往来;人心虽隔,犹可架桥相通。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观察下周围:会议室里抢功推责的同事,家族群里已读不回的亲戚,小区电梯里避开眼神的邻居…这些日常细节里,都藏着“视同秦越”的现代演绎。但别忘了,我们手里始终握着选择权——是任由关系冻结,还是做那个先伸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