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tóng mò lù
成语解释:见“视若路人”。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关系疏远
繁体字形:視同陌路
英文翻译:take one as a passer-by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废井田,开阡陌。形同陌路。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同事老张和小李曾经是同一批入职的伙伴,每天中午都相约吃食堂。直到某天部门重组后两人分属不同楼层,现在电梯里碰见连点头示意都没有,这种状态用成语形容就是“视同陌路”。为什么曾经热络的关系会变得像陌生人?有时候物理距离的拉大,会像剪刀般剪断原本脆弱的情感纽带。
小区门口的水果摊主老王,最近突然不再和隔壁便利店老板娘搭话。有人说是老板娘儿子考上公务员后总拿这事炫耀,老王听着不痛快。这让我想到:“视同陌路”背后往往藏着未被察觉的心理失衡。当比较与落差感持续累积,沉默就成了最锋利的割席刀。
有个有趣的现象:在同学会上,当年打架闹翻的人反而能笑着碰杯,而那些原本关系普通的同学却更容易出现“视同陌路”的情况。或许正因没有过深刻交集,时间这把筛子更容易筛掉浅层联系。这提醒我们:维持关系需要主动创造共同记忆。
有人问:数字化时代更容易导致人际疏离吗?其实视频通话软件里的笑脸表情和朋友圈点赞,反而可能加速“视同陌路”的过程——当线上互动替代真实接触,关系的保质期就像被戳破真空包装的零食,不知不觉就变了味。我始终相信,定期约个实体饭局比365天线上聊天更能保鲜感情。
最近注意到社区图书馆的保洁阿姨和保安大叔,每天交接班时会互相留个洗好的苹果在值班台。这个持续七年的小仪式让我明白:对抗“视同陌路”的良药,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重复却充满温度的日常细节里。关系的生命力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细水长流。
下次遇见渐行渐远的老朋友,与其放任彼此变成通讯录里沉默的名字,不如试着发条消息:“周末要不要尝尝我新学的红烧肉?”真正的联结,往往始于某方先放下“谁该主动”的面子游戏。毕竟比起维持表面的平静,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去触碰真实,才是对关系最大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