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ě
  • jiǎ
  • d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ě jiǎ dǎo gē

成语解释: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成语出处:《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或处事等

繁体字形:解甲倒戈

英文翻译:Get rid of the enemy

解甲倒戈的意思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成语评论

解甲倒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解甲”是脱下盔甲,“倒戈”是掉转武器攻击自己人,合起来就是“停止战斗并叛变”。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中,原本效忠唐朝的安禄山突然反叛,这种行为就能用“解甲倒戈”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背叛”有什么区别?其实“解甲倒戈”更强调行为的两面性——当事人既是放下武器的投降者,又是调转枪头的攻击者。就像三国时期吕布多次背弃旧主,既解除了与董卓的同盟,又反过来成为对手,这种复杂性正是成语的独特之处。

现代职场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比如某科技公司高管带着核心团队集体跳槽,表面看是职业选择,实际上可能涉及商业机密转移。这种行为虽然不涉及真刀真枪,但“倒戈”的本质未变。有趣的是,当代人更倾向用“商业策略”这类中性词来弱化其负面色彩。

成语的演变总让我想到语言的生命力。古代战场上的具象动作,如今已延伸为各种抽象的社会行为。或许我们应该更关注“倒戈”背后的动机:是迫于形势的无奈选择,还是利益驱动的主动出击?这种思考比单纯批判更有现实意义。

当我们在历史书或新闻里看到类似事件时,不妨多问一句:当事人是否真的拥有选择权?就像楚汉相争时,韩信从项羽阵营投奔刘邦,看似倒戈,实则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这种复杂的人性抉择,或许才是成语故事最值得品味的部分。

语言就像多棱镜,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会折射出不同色彩。下次听到“解甲倒戈”,除了想到背叛,也可以试着捕捉那些隐藏在盔甲下的犹豫与挣扎——毕竟真实的历史和人性,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