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bǎi
  • biàn
  • x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成语解释: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英文翻译:Reading a hundred times, its meaning is self-evident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

读:[dú]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遍:1.满;布满: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满山遍野。2.量词。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看了三遍。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门道。比如你读一本《三国演义》,头一遍可能光顾着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刺激,第二遍发现曹操的权谋布局,第三遍突然品出刘备“哭戏”背后的政治智慧——你瞧,读得越多,细节越像藏在书缝里的彩蛋,冷不丁就蹦出来。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读这么多遍不累吗?现在短视频刷五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何必费这劲儿?”哈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但问题来了:看别人嚼碎的“知识干货”,和自己反复阅读后的豁然开朗,真的是一回事吗?举个栗子,你背十遍菜谱,不如亲手炒糊三次记得牢——读书的“重复”就像小火慢炖,味道是急火快炒比不了的。

说到这儿,想起我大学那会儿啃《资本论》的经历。第一遍读得云里雾里,满眼都是“剩余价值”“商品拜物教”这种大词儿;硬着头皮读到第三遍,突然发现马克思在吐槽19世纪伦敦菜市场的土豆价格!这种“啊哈时刻”,可不是看个十分钟解说视频能体会到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大伙儿时间金贵得很,哪能真把每本书都读上百遍?依我看呐,关键不在死磕次数,而是培养“反复推敲”的耐性。就像打游戏通关,第一次被BOSS虐哭,第二次摸清套路,第三次说不定能无伤过关——读书也是这个理儿。你品,你细品,那些乍看枯燥的文字底下,藏着作者埋了千百年的心思呢。

最后唠叨一句,在这个AI都能帮你写论文的年代,咱更得守住“慢阅读”的阵地。毕竟有些滋味,就像老火靓汤,非得文火慢炖才能出味儿。下次遇到难啃的书,别急着摔书骂街,试试换个姿势再读一遍——保不齐哪句话就突然跟你对上暗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