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
  • jiàn
  • zhī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n jiàn zhī zhī

成语解释:见“贫贱之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知心朋友

繁体字形:貧賤之知

英文翻译:be friends in the days when hard up

贫贱之知的意思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成语评论

贫贱之知”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太常用,但它背后藏着一种特别珍贵的关系——穷困时互相扶持的朋友。举个例子:老张年轻时创业失败,连房租都交不起,只有同住地下室的小王默默帮他找零工、送吃的。如今老张成了企业家,逢人就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有这段贫贱之知。”

为什么贫贱时的朋友更靠谱?其实道理很简单:人在低谷时,身边既没有利益诱惑,也少有人情客套,这时候愿意伸手的人,大多是真把你看作“人”本身,而不是你的身份或资源。就像老张和小王的故事,一个馒头分两半的举动,比酒桌上的称兄道弟实在得多。

现代社会还需要贫贱之知吗?有人觉得现在人人忙着搞钱,这种关系早过时了。但仔细想想,越是快节奏的环境里,能陪你熬夜改方案却不提加班费的同事,知道你信用卡逾期主动借你应急的发小,反而成了稀缺品。物质丰富反而更容易看清谁在“雪中送炭”,谁在“锦上添花”。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刚毕业住城中村那会儿,隔壁阿姨看我天天吃泡面,硬塞给我一袋自家包的饺子。如今十年过去,那些饺子馅是什么味道早忘了,但被陌生人关心的温暖感,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热的。这种不带目的性的善意,或许就是贫贱之知最核心的价值。

有人担心“患难见真情”太理想化,现实里更多人选择“人走茶凉”。但换个角度看,正因为珍贵,才更值得珍惜。与其纠结有多少人会在低谷时离开,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始终在场的身影上——他们就像黑夜里的小灯笼,虽然光亮微弱,但足够照亮前路。

下次遇到愿意陪你啃馒头的人,记得给他留半杯热水。这个时代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一起笨拙地坚持、笨拙地相信的同伴。贫贱之知未必能帮你逆天改命,但它会让你在寒冷时,始终记得自己值得被温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