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zì wéi zhī
成语解释:身:亲自。亲自去做到它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那奚落他的人,昔日肆口乱道诽谤之言,至今日一一身自为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身自為之
英文翻译:Do it yourself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身自为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就是“亲自去做”的意思。比如朋友问你“这桌子上的蛋糕是谁做的?”你可以回答:“我身自为之!”这时候对方可能会想:为什么要自己动手?买现成的不更省事吗?其实啊,亲手做蛋糕虽然麻烦,但能控制糖分、调整口味,还能享受烘焙的乐趣。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外卖和代购这么方便,何必事事身自为之?”举个真实例子:同事小张上周想学编程,如果只是看网课不写代码,就像学游泳不下水。他坚持每天手写代码三小时,结果两周就做出了能自动整理文件的脚本。这说明什么?有些事必须亲身体验才能形成“肌肉记忆”,这和背理论完全是两码事。
生活中还有个有趣现象:越是简单的事,人们越容易找人代劳。比如叠衣服,家政阿姨十分钟就能搞定。但王阿姨告诉我,她有个客户坚持自己叠,说这是种“整理思绪的仪式”。这让我想到,身自为之有时候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建立人与物的情感联结。就像我爷爷修了三十年的老怀表,他说每次拧螺丝都能想起年轻时跑供销的日子。
有个读者曾私信问我:“现在AI都能写小说了,作家还有必要身自为之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参加写作营的经历。当时老师让我们用AI生成开头,结果二十篇作业里有十五篇出现“月光如银”的描写。后来改成手写,故事反而百花齐放。工具再智能,也替代不了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点我深有体会。
其实身自为之就像学骑自行车,刚开始可能会摔跤,但找到平衡点后就能自由驰骋。最近看到个数据挺有意思: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手工材料包销量同比上涨40%,其中70%购买者是25-35岁的上班族。或许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亲手创造点什么,反而成了人们对抗焦虑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