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 wǒ hé shān
成语解释: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国土
繁体字形:還我河山
英文翻译:restore our lost territories
还:[hái]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半夜了,他还在工作。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今天比昨天还冷。改完作业,还要备课。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屋子不大,收拾得倒还干净。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你还搬不动,何况我呢?5.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赞叹语气):他还真有办法。6.表示早已如此:还在几年以前,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huán]1.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还家。还乡。还俗。退耕还林。2.归还:偿还。还书。3.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嘴。还手。还击。还价。还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4.姓。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还我河山”这个成语出自岳飞《满江红》,原意是收复被侵占的国土,现在常用来表达守护家园或争取正当权益的决心。比如在环保纪录片中,一位志愿者指着被污染的河流说:“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还我河山不仅是历史口号,更是当代人的责任。”这句话为什么能引发共鸣?因为它将保护环境与民族精神巧妙结合,让抽象的责任变得具体可感。
另一个场景是职场中的公平竞争。假设团队里有人剽窃同事方案却抢了功劳,当事人可以严肃表态:“工作成果必须透明,还我河山不是要争输赢,而是守住职场底线。”这里用成语是否合适?答案在于它既保留了原义中的正义感,又避免了直接冲突,用历史厚重感给矛盾降温。
有人可能会问:日常交流用这么严肃的成语会不会太夸张?其实关键看语境。社区里老张阻止邻居私占公共绿地时,一句“草坪是大家的,咱们也得学学还我河山的精神”,反而让严肃话题变得接地气。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的力量感,又用幽默化解对峙,算得上语言智慧。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诞生于战争年代的成语,在和平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有位老师曾分享:学生把课间操时间戏称为“还我河山时间”,因为大家总想夺回被占用的活动场地。这种创造性转化,恰恰说明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时代需求。
使用这类承载历史记忆的词汇时,既要尊重其文化重量,也要避免滥用消解本义。就像老战士纪念馆里那句话:“还我河山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是刻在心里的秤砣。”或许这才是对待文化符号最恰当的态度——让传统活在当下,但不沦为轻飘飘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