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shān zhī dé

成语解释:《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成语出处:《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河山之惪

英文翻译:Virtue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河山之德的意思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成语评论

河山之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指向一种朴素的智慧:山河的稳定与包容,暗含着对人的品德期待。比如在历史故事中,大臣劝谏君王时曾说:“愿陛下效山河之德,容百姓如泥土,纳谏言如溪流。”这里的“山河”既是自然景观,更是对胸怀与责任感的隐喻。

为什么会用山河比喻品德?试想山脉千年巍然不动,河流始终滋养土地——这种“稳定感”和“持续力”恰恰是人性中稀缺的特质。比如现代职场中,一个团队领导者若能像山一样给成员安全感,像河一样灵活调整策略,下属自然会心生信赖。这种“动静结合”的智慧,或许就是河山之德的现代注解。

有个真实案例:某老字号企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宁失利润,不丢信誉”的原则。当同行在激烈竞争中偷工减料时,他们像守护山脉般坚守质量底线;当新消费潮流涌现时,又像河流改道般创新服务模式。这种既守原则又懂变通的态度,不正是河山之德的生动演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品德并非要求人像自然景观般永恒不变。就像黄河会改道、山体会风化,真正的“河山之德”应当包含自我更新的能力。有个年轻创业者分享:“我要求团队既要像花岗岩般抗压,又要像冲积平原般接纳新想法。”这种动态平衡的理解,让传统智慧焕发了新意。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山河式”的生存智慧。既不被狂风暴雨般的焦虑裹挟,也不在舒适区固步自封。就像登山者既要敬畏山岳的庄严,也要懂得观察云雨变化——对原则的坚守与对变化的适应,从来都是硬币的两面。

最后想到敦煌壁画里的须弥山图:山脚众生熙攘,山腰祥云缭绕,山顶佛光普照。这种层叠向上的意象,恰似“河山之德”的立体诠释——扎根现实而不困于现实,向往崇高而不脱离土地。当我们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支点时,或许该时常抬头看看窗外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