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shēn zhī jiē
成语解释: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成语出处:元 胡柢遹《紫山大全集 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繁体字形:進身之階
英文翻译:stepping-stone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阶:1.台阶:阶梯。2.区分高低的等级:官阶。音阶。
“进身之阶”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向上走的台阶”,但实际是指帮助人提升地位或实现目标的途径。比如职场新人小李,发现公司内部培训是接触核心业务的“进身之阶”,主动报名后获得了领导关注。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在寻找“进身之阶”?答案其实简单——机会往往藏在看似普通的路径里,关键是否能识别并抓住。
另一个例子来自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就是典型的“进身之阶”,穷书生通过考试能当官改命。这引申出另一个问题:“进身之阶”是否公平?客观来看,科举虽不完美,但至少提供了跨越阶层的可能。现代社会的学历、证书其实延续了这个逻辑,只是评判标准更多元了。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互联网时代,“进身之阶”的形式在变化。比如短视频博主老王,原本是普通厨师,通过分享做菜技巧成了百万粉丝博主,这给了他开餐厅的启动资金。这让我想到,技术发展是否在创造新赛道?我的观察是肯定的——新兴行业往往存在“空白红利期”,比如五年前的直播带货、现在的AI提示词工程师,都是传统路径外的上升通道。
但要注意,“台阶”本身不自动带人上升。就像朋友小张总抱怨没有机会,却忽略公司内部的创新项目报名常年开放。这里藏着个人观点:被动等待台阶出现,不如主动铺路。与其指望被伯乐发现,不如先成为一匹能被人看见的马。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依赖“进身之阶”会不会限制发展?比如程序员只盯着考证晋升,可能错过创业或跨界的机会。我的建议是,把台阶看作工具而非目的地。真正重要的是保持向上走的状态,因为人生不是单级台阶,而是连绵不断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