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n jì sāng mén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出家为僧尼
繁体字形:遯跡桑門
英文翻译:become a monk
遁:1.逃避;逃走:逃遁。宵遁。2.隐藏;消失:隐遁。遁迹。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哎,你听说过“遁迹桑门”这词儿吗?说白了,它形容人为了避开世俗纷争,躲到寺庙或偏僻的地方隐居。举个栗子,古代有些士大夫看透了官场斗争,直接“遁迹桑门”当起居士,每天就喝茶种菜,你猜他们图啥?其实啊,这就是在乱世里给自己找片清净地。
那问题来了——现代人还玩这套吗?别说,还真有!比如前阵子热搜上那个程序员小哥,辞职跑去终南山搭茅屋住。大伙儿都说他这是“数字版遁迹桑门”,不过要我说,人家可能单纯就是受够了996。你想想,现在谁不想偶尔当回山顶洞人?
不过话分两头说,这成语背后藏着个灵魂拷问:逃避真的可耻但有用吗?你看宋朝那个范仲淹,人家既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又会在洞庭湖边搞个岳阳楼静修。这波操作说明啥?要我说啊,真正的智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懂得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平衡。
举个反例更有意思。记得《红楼梦》里的妙玉吗?她倒是真“遁迹桑门”了,结果还不是为个茶杯跟宝玉置气?所以说啊,心里要是放不下,躲到月球都没用。这点我深有体会——去年闭关写论文那会儿,躲在图书馆角落照样刷手机,你说气人不?
说到底,“遁迹桑门”就像给生活按暂停键。但关键得想明白:你是要暂时充电,还是彻底摆烂?隔壁王大爷退休后天天泡公园下棋,人家管这叫“社区版遁迹桑门”。要我说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桑门时刻”,比啥都强。
最后唠叨句,别把隐居想得太浪漫。真让你去山里住三天,估计手机没信号就得抓狂。不过话说回来,能在心里留片自留地,偶尔给灵魂放个假,这不就是当代人最需要的“遁迹桑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