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ruò
  • mě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zhī ruò měi

成语解释: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成语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回避

繁体字形:避之若浼

英文翻译:avoid a person like the plague

避之若浼的意思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浼:1.沾染。2.托别人帮忙的客气话:浼托。

成语评论

哎,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让人“避之若浼”的事儿?说白了,就是像躲脏东西一样躲着走。比如同事小王总爱在办公室大声放短视频,大伙儿一听到他手机响,立马低头假装敲键盘,连饮水机都绕着走——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了:“这成语和‘避之不及’有啥区别啊?”嘿,问得好!虽然都是躲,但“避之若浼”更强调“像躲污染物一样”的嫌弃感。就像小区里那只见人就扑的流浪狗,明明挺可爱的,但老李头总说“这狗身上指不定带啥细菌”,每次遛弯都贴着墙根走,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画面感立马出来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上周末菜市场门口那个推销保健品的摊位,摊主逮着人就拽胳膊。张阿姨远远瞅见,立马拽着菜篮子拐进旁边胡同,嘴里还念叨:“这年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要我说啊,这种警惕心确实该有,但有时候太敏感了反而错过好机会,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看到标题党或者毒鸡汤,手指划得比火箭还快——这不就是新时代的“避之若浼”么?不过话说回来,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确实得学会筛选内容。就像吃火锅挑菜,总得把花椒八角捞出来吧?

最后唠点实在的。虽说“避之若浼”是人之常情,但老祖宗也说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遇到该面对的事儿,咱也不能光躲着对吧?比如工作上难搞的客户,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倒不如泡杯茶,捋起袖子正面刚。生活嘛,就是个平衡术,您说呢?

避之若浼的造句

  1. 造句 小张这个人,我避之若浼,因为与他接近,有害无益。
  2. 造句 然而丁云对乏劳身体的修习却避之若浼,若果真避不了,则费尽心机想尽偷懒怠惰之法。
  3. 造句 异兽鼻灵目敏,有了稍许灵智的异兽,尤其对人类避之若浼,即便修真者都难以寻获与捕捉,所以普通人连见都未见过。
  4. 造句 分明是人群有意的对他避之若浼,腾开了一个圈。
  5. 造句 跑过来的李泉第一句话就让林辰一阵无语,而且他头顶上那赏花小郎君的名号,更是令月魅众多女性玩家避之若浼,这让李泉一下子卡机,郁闷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