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同时进攻
繁体字形:裏外夾攻
英文翻译:make a front and rear attack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夹:[jiā]1.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2.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3.搀杂:夹生饭。夹杂。4.夹东西的器具:竹夹子。夹剪。卷(juǎn)夹。[jiá]1.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2.古同“铗”,剑把子。[gā]1.〔夹肢窝〕腋下。2.(夾)[xiá]古同“狭”,狭窄。
攻: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敌人的桥头堡。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学习:专攻。一门心思攻外语。4.姓。
大家常听到“里外夹攻”这个成语,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真实场景:比如你正忙着处理公司报表,突然客户打电话催进度,这时候家里又打电话说水管爆了——这不就是典型的“里外夹攻”吗?
有人会问:这种情况和普通的多任务处理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夹攻”带来的压迫感。就像烧菜时既要盯着油锅别糊,又要切配下一道菜的食材,两件事的紧迫性形成夹击态势,这和单纯边听歌边打扫的轻松状态完全不同。
我曾在创业期亲历过这种困境。当时既要应对投资方的查账,又要安抚团队因加班产生的怨气。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成语里“内外”不只是空间概念,更代表不同维度的压力源。有趣的是,这种双重压力反而倒逼我们优化了财务流程和沟通机制。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里外夹攻”必定是坏事。就像健身时的力竭训练,肌肉同时承受自重和器械阻力,短期痛苦却能带来突破性成长。关键要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比如把客户的催促转化为优化服务流程的契机。
现实中的解决方案往往藏在成语背后。当家庭和工作两头起火时,与其焦虑转圈,不如主动建立“防火带”——可以是固定的亲子时间,或是工作预警机制。这就像给生活装了个压力缓冲器,让内外压力不再形成致命夹角。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遇到看似被“夹攻”的处境,不妨先画个坐标系,把内外压力源标注出来,说不定能找到你专属的破局角度。毕竟成语是死的,人的应对智慧可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