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ù ruò wú rén
成语解释:阒:寂静。寂静得像没人一样
成语出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予友既抵其处,则见重门紧闭,阒若无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安静
繁体字形:闃若無人
英文翻译:If there is no one
阒:静寂,没有一点声音:阒无一人。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阒若无人”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觉得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观——形容环境极其安静,仿佛一个人都没有。比如凌晨三点的图书馆,最后一盏灯熄灭后,书架上投下的阴影和空气里残留的油墨味,就给人一种“阒若无人”的寂寥感。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物理空间吗? 其实不然。比如深夜独自加班的程序员盯着屏幕敲代码时,键盘声戛然而止的瞬间,那种精神高度集中、仿佛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可以用“阒若无人”来形容。这种用法突破了场景限制,更强调心理层面的沉浸感。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用降噪耳机营造的“听觉真空”,和古人追求的“阒若无人”境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周在地铁里,看见戴着白色耳机的女孩捧着纸质书阅读,周围人潮涌动却仿佛与她无关。这种科技与传统交织的静默,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
可能会疑惑:这词和“万籁俱寂”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视角差异。“万籁俱寂”侧重自然声响的消失,而“阒若无人”更强调人类活动痕迹的缺席。比如疫情初期空荡荡的商业街,店铺招牌依然亮着,旋转门却静止不动,这种带着人类文明印记的寂静,用前者就不如后者贴切。
我曾在黄山见过最生动的诠释。暴雨突至时,游客们仓皇躲雨,转眼间云雾吞没山道,只留下被雨水洗得发亮的石阶蜿蜒向上。那种既壮观又孤寂的景象,让人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里藏着的矛盾美感——热闹褪去后的空旷,反而让存在本身变得更清晰。
语言就像多棱镜,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会折射出不同光彩。下次当你走进刚散场的电影院,或是清晨无人的篮球场,不妨留心感受那种“阒若无人”的特殊氛围。它不只是描述环境,更是照见现代人内心对宁静空间的隐秘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