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 jiǎo
  • zhī
  • fèn 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è jiǎo zhī fèn

成语解释: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繁体字形:雀角之忿

英文翻译:Lark's horn's Fury

雀角之忿的意思

雀:[què]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qiāo]〔雀子〕雀(què)斑。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忿:1.同“”。2.见〖不忿〗、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两个人因为一句玩笑话或一个眼神,突然闹得不可开交。这种“小事变大矛盾”的现象,用成语“雀角之忿”形容再贴切不过。比如邻居家的张阿姨和李大爷,上周就为了阳台晾衣架偏移了5厘米,气得三天没说话。

雀角之忿”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它其实揭示了人性中的有趣现象:我们常常会被微小的刺激点引爆情绪。就像麻雀打架时竖起羽毛的夸张模样,人类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突然较真。比如同事小王打印文件时没按部门分类,小林当场摔门而去,事后回想又觉得不值得。

为什么人们会为小事动怒?心理学研究显示,表面矛盾往往关联着深层需求。就像朋友聚会时有人忘记给你递纸巾,触发的可能是被忽视的担忧。这时候与其争论纸巾问题,不如直接表达“希望得到关注”的真实感受。

不过生活中总有反面教材。去年社区组织义务劳动,老赵因为工具分配顺序问题,硬是当众和负责人理论了半小时。这类事件提醒我们:执着于细枝末节时,不妨退后三步看看整幅画卷,也许那个“必须争”的点,在全局中根本无足轻重。

依我看,化解这类矛盾的关键在于“及时刹车”。就像开车遇到小石子,急打方向盘反而危险。上周在超市结账,前面顾客的硬币掉在我脚边,我笑着弯腰捡起递过去,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化解。这种主动破冰的姿态,往往比争辩更有力量。

自然界也藏着智慧启示。观察过麻雀争斗的人会发现,它们虽然叽喳得热闹,但从来不会真正伤及同类。人类若能将争执控制在“仪式性对抗”的程度,就像枝头麻雀抖抖羽毛便各自飞走,很多矛盾自然随风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