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o
  • zhī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ǐ jiǎo zhī shì

成语解释: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繁体字形:掎角之勢

英文翻译:double-pronged attack

掎角之势的意思

掎:1.拉住;拖住。引申为牵制。2.通“倚(yǐ)”。支撑。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成语评论

掎角之势”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两股力量互相配合、形成夹击的布局。比如足球比赛中,前锋和边锋分列左右,同时向对方球门施压,这就叫“形成掎角之势”——对手无论防守哪一边,都会漏出破绽。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合作”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互补性”。比如古代战争中,A部队驻扎山头观察敌情,B部队埋伏山谷准备突袭,两军看似独立,实则共享情报、随时联动。这种布局既能分散风险,又能放大攻击效果,比单纯的“人多力量大”更高效。

现代职场上也能看到类似智慧。市场部和技术部就像企业的“掎角之势”:前者在前线捕捉用户需求,后者在后方研发解决方案。某互联网公司曾分享案例,他们的产品经理与工程师每天进行15分钟“战术会议”,结果新品上线周期缩短了40%。这种即时配合的模式,本质上就是商业版的掎角配合。

我个人观察发现,掎角之势的精髓在于“动态平衡”。就像打羽毛球时的双打站位,队员既不能挤在一起抢球,也不能完全割裂成单打。去年社区组织的防汛演练中,志愿者分队驻守河道上下游,通过实时对讲机沟通水位变化,这种灵活协作比固守某处更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掎角之势不是简单的分工。它要求双方具备战略默契,就像音乐会上的钢琴和小提琴声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能随时根据对方变化调整节奏。下次策划活动时,不妨试试让宣传组和现场组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就能在更多场景发现它的存在。从家庭教育的父母角色配合,到城市交通的智能信号灯系统,那些看似独立的元素,当它们形成有机联动的网络时,往往能迸发出1+1>2的能量。这种古老的智慧,正在以新的形态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掎角之势的造句

  1. 造句 掎角之势的人,也应付一部分责。
  2. 造句 这个方案可说是掎角之势,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3. 造句 敌人在河北、河南都构筑了强大的工事,以为掎角之势,现在河南之敌已被我歼灭,河北之敌孤立无援,只好龟缩到城里去了。
  4. 造句 这场战役我军采取掎角之势,一举歼灭敌人.
  5. 造句 所以她们才会形成掎角之势,对自己展开围攻。
  6. 造句 三大帝国成掎角之势包围着阿加拉斯冰原,仿佛是在拱卫着什么。
  7. 造句 凹进来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去的像拳头,互成掎角之势。
  8. 造句 小白村的白菜不仅有利于秦大村的发展,小白村的位置更能与秦大村形成掎角之势,对将来抵挡西北方向的饿狼村有莫大的帮助。
  9. 造句 吕布又在濮阳城外西边建一营寨,号曰西寨,与濮阳城成掎角之势。
  10. 造句 张角三兄弟攻下了巨鹿、广宗、下曲阳作为起义中心,三个城池互成掎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