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g
  • chǔ
  • dòng
  • t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g rú chǔ nǚ,dòng rú tuō tù

成语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静如處女,動如脱兎

英文翻译:Quiet as a virgin, moving as a rabbit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的意思

静: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静止。安静。风平浪静。静静的湖水。2.没有声响:寂静。清静。傍晚,公园里很静。3.使平静或安静:静下心来。请大家静一静。4.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成语评论

提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的核心很简单——该静的时候稳得住,该动的时候快准狠。比如备考的学生白天在图书馆纹丝不动地啃课本,晚上篮球场上却像一阵风一样过人上篮,这种切换就是典型的“静动切换自如”。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只适合形容性格矛盾的人?”恰恰相反,它的重点在于“时机”。比如职场中的项目负责人,平时开会时耐心倾听各方意见(静),一旦发现执行漏洞,立刻召集团队调整方案(动)。这种能力不是性格分裂,而是对场景的精准判断。

另一个常见疑问是:“静和动如何平衡?”以登山为例,老练的登山者会在危险路段屏息凝神、步步为营(静),遇到突发落石又能瞬间侧身闪避(动)。这种平衡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时可以三小时不抬头,但服务器报警响起时又能秒速定位故障点。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专注力与应变力的共生”。太多人把“静”误解为躺平,把“动”等同于瞎忙。实际上,就像狙击手潜伏时的绝对静止(静)与扣动扳机的瞬间爆发(动),我们面对目标时需要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疫情期间的线上工作者就是典型——深夜赶报告时隔绝干扰,晨会发言时又能条理清晰地输出观点。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菜市场里卖豆腐的大婶,顾客少时安静地修补塑料袋(静),看到城管巡逻车拐进街角,立刻推起小车转入小巷(动)。这种生存智慧或许比书本案例更生动地诠释了成语的真谛——在变化的环境中,静与动从来不是对立选项,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