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g
  • ruò
  • chǔ
  • dòng
  • ruò
  • t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成语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定语;形容行动有章法

繁体字形:静若處子,動若脱兎

英文翻译:Quiet as a virgin, moving as a rabbit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意思

静: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静止。安静。风平浪静。静静的湖水。2.没有声响:寂静。清静。傍晚,公园里很静。3.使平静或安静:静下心来。请大家静一静。4.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成语评论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场景里就很有意思了。比如,办公室里的小张,平时总是一声不吭对着电脑敲代码,像极了“静若处子”;可一旦系统出故障,他立马跳起来冲到机房,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兔子的后腿蹬地,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这就是“动若脱兔”的典型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核心在于“动静切换的能力”。比如职业电竞选手,比赛前闭目养神调整呼吸,像静止的雕塑;裁判喊“开始”的瞬间,手速和反应却快到肉眼难辨。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恰恰是高效应对挑战的关键。

我个人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人的生存智慧。邻居王阿姨就是个例子:退休后每天早晨雷打不动打太极,动作慢得能看清露珠从树叶滑落的轨迹;但孙子放学按门铃的瞬间,她能以百米冲刺速度开门,生怕孩子多等一秒。这种动静之间的无缝切换,藏着老一辈特有的生活哲学。

再往深想,这个成语其实暗含某种平衡艺术。就像手机待机时几乎不耗电,点亮屏幕却要高性能运转。工作中见过不少管理者,开会时能安静倾听两小时不插话,决策时却果断得像按了加速键。这种能力不是天赋,更多是后天训练出的“模式切换”意识。

有时候观察动物也能得到启发。小区里的流浪猫白天蜷在车底睡觉,呼吸轻得让人误以为是毛绒玩具;可麻雀落地的刹那,它们能瞬间弹射起步,爆发力堪比短跑运动员。这种原始的本能反应,在人类社会中演变成了更复杂的应变能力。

说到底,“静若处子”不是真的静止,而是蓄力的过程;“动若脱兔”也不是盲目冲动,而是看准时机后的精准发力。就像拉弓射箭,弓弦拉得越稳,箭矢飞得越远。这种动静结合的智慧,或许正是我们在快节奏时代需要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