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i
  • xíng
  • diào
  • k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i xíng diào kǎo

成语解释: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刑事等

繁体字形:非刑弔拷

英文翻译:Non torture

非刑吊拷的意思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刑:1.刑罚:徒刑。死刑。2.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体罚:用刑。刑讯。3.古又同“”。

吊:1.悬挂:门前吊着两盏红灯笼。2.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吊丧。3.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把篮子吊下来。4.收回:吊销。5.给皮桶子加面或里子:吊皮袄。6.把球轻轻打到对方防守薄弱的地方:吊底线。打吊结合。7.量词。旧时钱币单位。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

拷:打:拷打。拷问。拷掠(泛指刑讯)。三拷六问。

成语评论

非刑吊拷”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用不合法的刑罚手段逼迫他人认罪或招供。比如在古装剧里,常能看到官员对嫌犯滥用私刑,这就是典型的“非刑吊拷”。这种行为不仅违背法律程序,更会伤害无辜者的身心。

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这种现象?古代司法制度不够完善,破案压力大时,部分官员会为求效率选择走捷径。但用暴力换来的口供往往不可靠——就像《窦娥冤》中的故事,严刑逼供反而制造了更多冤案。这提醒我们:程序正义和证据链才是法治的核心。

现代社会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如今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立法禁止刑讯逼供。摄像头记录审讯过程、律师在场制度等技术手段,就像给司法体系装上了“刹车片”。个人认为,这种改变不仅是法律的进步,更是对人性的尊重——毕竟真相不应该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取。

遇到复杂案件时该怎么办?2021年某地警方通过DNA比对破获陈年旧案的故事值得借鉴。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办案人员不再依赖简单粗暴的审讯方式。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文明不是消灭黑暗,而是让光照进每个角落。”法治建设也是如此,需要持续完善制度设计。

成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非刑吊拷”不仅是历史教训,更是对当下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当遇到难题时,与其选择伤害性的“快刀斩乱麻”,不如相信系统的力量。就像种庄稼不能拔苗助长,追求正义也需要耐心培育法治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