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á shàng sān máo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繁体字形:頰上三毛
英文翻译:Buccal hair
颊: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两颊。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颊上三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趣。比如有人画人物肖像时,明明五官都画得很像,但总觉得少了点神韵,后来在脸颊上轻轻添了三笔,整张脸突然活了过来。这就是“颊上三毛”的由来——关键细节能让事物从“像”变成“真”。
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画画上吗?当然不是!比如小王写项目报告时,数据和分析都很完整,但最后加了一句用户的实际反馈,领导立刻说“这就对了”。你看,这就是工作中的“颊上三毛”——真实案例让报告有了温度。
有个学生背历史事件总记不住年份,后来老师教他把年份编成手机解锁密码,结果考试时记得特别牢。这让我想到:为什么细节能改变记忆效果?因为人脑更容易记住与生活产生联结的信息,就像那三根毛把平面的知识“钉”在了脑海里。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衣纹飘逸,但最抓人眼球的永远是眉眼间那几根若有若无的须发。这让我突然明白:“三毛”为什么不是“五毛”或“十毛”?因为真正的点睛之笔贵在精准,就像吃菜撒盐——多一勺就毁了。
现在很多人追求“高效”,却容易忽略细节的力量。有个做短视频的朋友,花三天时间打磨15秒视频里的背景音乐切换点,结果这条视频播放量破了百万。这印证了我的观察: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愿意为细节较劲的人反而更容易突围。
下次当你觉得事情“差不多”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就像拼图最后一块,钥匙转动的那一下,这些看似微小的存在,往往藏着让平凡变非凡的魔法。生活里处处都有“三毛”的位置,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多观察、多思考那“一点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