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shuǐ yóu lóng
成语解释: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繁体字形:流水游龍
英文翻译:Flowing water and swimming Dragon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提到“流水游龙”,你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形容什么场景?其实它常被用来描绘车马或行人连续不断、热闹非凡的景象,比如节假日的商业街,或是大型活动散场时的场面。
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去上海外滩,看到傍晚的人潮,忍不住感叹:“这简直像流水游龙一样,连走路都得跟着人群的节奏!”这里既点出了密集的人流,又暗含了一种动态的美感。这种比喻为什么贴切?因为“流水”强调流动性,“游龙”则赋予画面灵动感,组合起来既鲜活又容易联想。
有人会问:现代城市里汽车代替了马车,这个成语还适用吗?实际上语言会随时代演变。比如描述晚高峰的高架桥,可以说:“红色尾灯连成游龙,车流如河水般蜿蜒向前。”传统意象与现代场景的结合,反而让表达更有新意。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传递的“热闹而不混乱”的意境。就像春节庙会上,虽然人挤人,但大家脸上带着笑,摊位上飘着香气,这种充满生机的场景用“流水游龙”来形容,比单纯说“人多”要有画面感得多。
下次写作文时,不妨试试用它替换“人山人海”。比如描述演唱会散场:“歌迷们从体育馆涌出,宛如夜色中游动的发光龙鳞,顺着街道的河道缓缓流淌。”这样既避免词汇重复,又能让文字跳出套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语言就像流动的活水,成语的运用也可以与时俱进。重要的是抓住核心意象——连绵不绝的动态美感。无论是传统集市还是现代都市,只要把握住这种神韵,老成语也能讲出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