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ú
  • shuǐ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

成语解释: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主语、宾语;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繁体字形:流水不腐,户樞不蠧

英文翻译:The running water is not rotten, and the hinge of the house is not broken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意思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腐:1.腐烂;变坏。例:流水不腐。陈腐。2.某些豆制品:腐乳。腐竹。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枢:1.门的轴:户枢不蠹。2.中心的或关键的部分:中枢。枢纽。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蠹:1.蛀蚀器物的虫子:蠹虫。木蠹。书蠹。蠹鱼。2.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成语评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到底在说什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每周去健身房三次,虽然累但身体越来越健康;而邻居老王整天窝在沙发里刷手机,半年后连爬楼梯都喘气。这不就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强调“动”的重要性?其实古人早看透了一个真理——任何系统一旦停滞就会出问题。就像鱼缸里的水必须循环,冰箱里的食物需要定期清理,现代人如果停止学习新技能,职场竞争力也会像发霉的面包一样慢慢变质。

在职场中更能体会这个道理。程序员张伟每天抽半小时学新技术,三年后成为团队核心;而同期入职的小李守着老旧技术,去年被裁员时连面试题都看不懂。这让我想到:我们的大脑何尝不是需要持续输入的“活水”?知识不更新,思维就会像生锈的齿轮卡壳。

再看科技领域,某国产手机品牌每月更新系统修复漏洞,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反观某些固步自封的企业,就像多年不换滤芯的净水器,最终被市场淘汰。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个逆向思维——不是所有“动”都有效,关键要像精准的机械表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转节奏。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当“内卷”和“躺平”成为热门词时,这个成语给出了折中方案:与其在极端中摇摆,不如像溪水绕过岩石般灵活调整。毕竟真正的活力,从来不是拼命折腾或完全静止,而是持续而适度的自我更新。

下次看到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或是写字楼里深夜加班的年轻人,你会发现他们都在实践这个道理。运动器材用久了会磨损?不,正确的使用反而能让器械保持最佳状态。这或许就是成语给当代人的启示:与其害怕改变带来的消耗,不如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