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qiū
  • zhī
  • w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qiū zhī wàng

成语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比喻不忘本

繁体字形:首丘之朢

英文翻译:Head of the hill

首丘之望的意思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丘:1.土堆;小山:小丘。2.坟墓:丘垄。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也指这样的坟墓。4.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丘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望:1.看;向远处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无际。2.拜访;问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丰收在望。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威望。一乡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词。向;朝:他望我们点头微笑。8.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成语评论

首丘之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特别温暖的故事。相传狐狸临死前会把头朝向自己出生的山丘,以此表达对故乡的眷恋。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咱们先看个例子:

“老李在国外打拼了三十年,但每次聊天总会提起家乡的稻田和老屋。同事笑他‘首丘之望太重’,他却说:‘人走得再远,心里总得有个方向’。”这里既点出了老李的思乡情结,又用成语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

为什么现代人还用这么老的词?

其实啊,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当代人的矛盾心理。比如年轻人去大城市追梦,但过年抢不到车票时,朋友圈里刷屏的“想回家”不正是另一种“首丘之望”?我有个朋友在北京十年了,至今还在租房,但他总把老家门牌号设成手机密码——你看,身体留在都市,灵魂却始终朝着故乡的方向。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思乡病早该治好了吧?可事实是,高铁缩短了距离,却缩短不了心理落差。当你在公司加班吃着外卖,突然闻到邻居家飘来的腊肉香,那种“想回家”的冲动,不就是活生生的“首丘之望”吗?

换个角度看成语

这个成语让我想到现在的“候鸟式父母”。他们冬天去海南避寒,夏天回北方避暑,看似潇洒,但每次迁徙前都要反复确认老家房子的状况。这种对故土的牵挂,和狐狸眷恋出生地的本能何其相似?或许人类再进化,骨子里还是需要一处能“把头朝向”的地方。

下次看到有人固执地保留家乡口音,或者在异地坚持过节习俗,别觉得老土。这些细微处的坚持,就像成语里那只狐狸,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心灵的坐标。你说这是传统还是执念?我倒觉得,正是这些“首丘之望”,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始终知道自己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