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shān
  • yǎng
  • zhǐ
  • jǐng
  • xíng
  • xíng
  • zh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英文翻译:High mountains and high mountains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仰:[yǎng]1.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2.敬慕:久仰。敬仰。3.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4.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5.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6.姓。[áng]古同“”,情绪高。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景:[jǐng]1.环境的风光:景色。景致。景物。景观。景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景深。2.情况,状况:景象。景况。年景。3.佩服,敬慕:景仰。景慕。4.高,大:景行(xíng),也读作景行(háng)。5.姓。[yǐng]古同“”,影子。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成语评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字面意思是仰望巍峨的高山,追随崇高的德行。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对品德或成就卓越者的敬仰与效仿。比如,当一位年轻科研工作者提到自己的导师时,可能会说:“张教授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待学生毫无保留,真正让我体会到什么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问题: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答案:它强调的不仅是表面的崇拜,而是通过观察优秀者的言行,激发自身向上成长的动力。比如历史中,司马迁写《史记》时参考孔子编纂《春秋》的严谨态度,正是“景行行止”的体现——用行动去靠近理想,而非止步于赞叹。

现代社会里,这种精神依然鲜活。我曾遇到一位社区志愿者阿姨,二十年如一日为独居老人送餐。当被问及动力时,她说:“年轻时看到雷锋的故事,心想自己也能做点小事。”这种将仰慕转化为日常实践的过程,恰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问题:普通人如何实践这种精神?答案:不必强求成为“高山”,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景行”。比如职场新人可以将部门骨干的沟通技巧拆解学习;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模仿书中人物的善良品格。重点在于找到具体的行为锚点,而非空泛的崇拜。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轰炸反而稀释了这种传统智慧。人们容易陷入“点赞式崇拜”——刷完杰出人物的视频热血沸腾,第二天却照旧熬夜刷手机。真正的“行止”,需要把抽象的理想细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就像登山者不会只盯着峰顶,而是一步步踩实眼前的岩石。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主动效仿他人优点时,往往会意外发现自身独有的闪光点。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是为了变得和巨人一样高大,而是为了看见更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