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shān jùn lǐng
成语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地势等
繁体字形:高山峻嶺
英文翻译:lofty mountains and steep hills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峻:1.(山)高大:险峻。高山峻岭。2.严厉:严峻。严刑峻法。
岭:1.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一道岭。崇山峻岭。翻山越岭。2.高大的山脉:南岭。秦岭。大兴安岭。3.专指大庾岭等五岭:岭南。4.姓。
说到"高山峻岭",你会想到什么?是巍峨的雪山,还是云雾缭绕的峡谷?这类成语常用来形容险峻的自然地貌,但你知道它们在生活中还能怎么用吗?举个具体例子,当朋友说"这个项目就像翻越崇山峻岭",其实是在比喻工作中遇到的艰巨挑战。
为什么这类成语能精准传达困难程度?仔细看"层峦叠嶂"这个词,连续三个山字旁的汉字叠加,视觉上就给人重重阻碍的感觉。就像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系统时,每次解决完技术难题,总会有新的需求冒出来,真像爬山时以为到顶了,抬头又见更高的山峰。
有人问:现代城市里都是钢筋水泥,这些成语会不会过时?其实不然。上周在公园看到小朋友搭建的积木城堡歪歪扭扭却不肯放弃,突然觉得"危峰兀立"这个词用在这里特别合适——看似摇摇欲坠的坚持,反而成就独特的风景。
个人认为这些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画面感。说"跋山涉水"远比"经历艰难"更生动,因为它能让听者立即联想到具体的场景。记得初学摄影时,为拍日出凌晨三点背着器材上山,当朝阳照亮整片山脊的瞬间,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千岩竞秀"。
下次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不妨换个角度想:珠峰也是由无数岩石堆积而成。就像工作中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KPI",拆解成每日任务后,会发现不过是要跨过一个个小土坡。这种认知转换,或许就是古人造这些成语时暗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