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成语解释: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无忧无虑
繁体字形:高枕而臥
英文翻译:carefree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卧:1.躺下:仰卧。卧倒。病得很重,在床上卧了三天。2.使婴儿躺下:把小孩儿卧在炕上。3.(动物)趴:卧牛。鸡卧在窝里。4.睡觉用的:卧室。卧房。卧铺。5.指卧铺:硬卧。软卧。6.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高枕而卧”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教人如何睡个好觉,但它真正的含义可没那么简单。比如有人刚完成一个大项目,心想:“终于能高枕而卧了!”结果第二天老板又布置了新任务——这时候他才明白,所谓“无忧无虑”只是暂时的,生活中总有新的挑战需要面对。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生活场景里吗?当然不是。比如历史故事中,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劝刘禅“不宜妄自菲薄”,其实也是提醒他不能因为暂时安稳就“高枕而卧”。放在现代职场中,一位老员工总觉得自己资历深,对新技术不学习,结果被年轻人超越,这就是典型的高枕而卧带来的危机。
有人可能会问:“高枕而卧和躺平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多是主动放松警惕,比如考试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够好,结果考题全变了;后者则是被动选择低欲望状态。就像小王觉得工作稳定后不再进修,结果行业突然变革,他的“高枕而卧”立刻变成了“火烧眉毛”。
我观察到现代人其实很难真正“高枕而卧”。上周遇到个创业者,他说公司刚融到资时确实睡了几晚安稳觉,但紧接着就要考虑团队扩张和市场竞争。这让我想到,或许这个成语真正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可以适当放松,但永远要在床头放双跑鞋——谁知道什么时候又要起跑呢?
最后看个反转案例。张阿姨退休后每天养花逗鸟,邻居都说她终于能高枕而卧了。但她偷偷报名了老年大学,理由是:“脑子不用会生锈啊!”你看,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枕头高低,而在于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这才是应对变化最好的“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