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ǐ zú ér wò

成语解释: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情谊深厚

繁体字形:抵足而臥

英文翻译:To lie on one's feet

抵足而卧的意思

抵:1.支撑:抵住门别让风刮开。他用手抵着下巴颏儿。2.抵挡;抵抗:抵制。3.抵偿:抵命。4.抵押:用房屋做抵。5.抵消:收支相抵。6.相当;能代替:一个抵两个。7.抵达;到:平安抵京。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卧:1.躺下:仰卧。卧倒。病得很重,在床上卧了三天。2.使婴儿躺下:把小孩儿卧在炕上。3.(动物)趴:卧牛。鸡卧在窝里。4.睡觉用的:卧室。卧房。卧铺。5.指卧铺:硬卧。软卧。6.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成语评论

哎哟,这“抵足而卧”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成语!比如老张跟人聊起创业经历时就说:“当年和合伙人挤在十平米的小办公室,抵足而卧讨论方案到凌晨三点,现在想起来还挺怀念那股拼劲儿。”你瞧,这不就生动体现了同甘共苦的情谊嘛!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成语非得指睡一张床才算数吗?”嘿,可别钻牛角尖!重点在于亲密无间的协作状态。就像上周我们部门赶项目,大伙儿在会议室扎堆改方案,虽然没真的躺下休息,但那种“抵足而卧”的团队精神可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想起个反例——去年参加行业交流会,遇到个老板吹嘘自己“从不与员工抵足而卧”。要我说啊,这种刻意保持距离的管理方式,就跟隔夜的硬馒头似的,嚼着费劲还不消化。毕竟嘛,关键时刻能同吃同住的团队,凝聚力才经得起风浪。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我家楼下便利店的老王头,逢人就念叨:“现在年轻人都不懂抵足而卧的情分咯!”其实他指的是现在合租的年轻人各玩各的手机,不像他们当年知青下乡时,十几号人挤大通铺还能聊人生到天亮。要我说,时代变了,亲密的形式可以不同,但真诚相处的心气儿可不能丢。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这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里,说的可是周瑜和孙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的交情。你看,连古代英雄豪杰都要靠抵足而卧加深信任,咱们普通人遇到知心朋友,更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不是?

话说回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倒不必真像古人那样睡一个被窝。但精神上的“抵足而卧”反而更重要了。就像我表弟他们电竞战队,每天线上训练十几个小时,虽然隔着屏幕,但那种默契配合的劲儿,跟成语里说的团结协作根本就是一码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