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tūn cán shí
成语解释: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成语出处: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侵吞
繁体字形:鯨吞蠶食
英文翻译:to eat in different ways -- different ways of aggression
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头大,眼小,没有耳壳,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俗称鲸鱼。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蚕:1.通常指家蚕。2.泛指某些能吐丝结茧的昆虫:柞蚕。蓖麻蚕。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你是否听说过“鲸吞蚕食”这个成语?想象海洋里巨大的鲸鱼张开大嘴吞食鱼群,又像春蚕不慌不忙地啃食桑叶——这正是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它既形容快速霸占大量资源的行为,也比喻缓慢而持续地侵占他人利益。
来看个现代商战中的例子:某电商平台先通过“首单免费”活动迅速吸引百万用户(鲸吞),接着又推出每日签到领优惠券功能,让用户逐渐养成打开APP的习惯(蚕食)。这种组合策略像极了成语描述的场景:既有瞬间爆发的冲击力,又有温水煮青蛙的渗透性。
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关键在于“速度与节奏的交替运用”。就像自然界捕食者既有迅猛的猎豹,也有耐心的蜘蛛,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同样需要快慢结合。我曾观察过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店主先推出“买五送一”活动快速吸引上班族(鲸吞),再通过记住常客口味培养消费依赖(蚕食),正是这个道理的生动演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用于负面语境,但换个角度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大地,新技术普及往往也是先有爆发式增长,再有渐进式优化。去年我参与的社区改造项目,就是先集中改造主干道吸引关注,再逐步完善背街小巷设施。
如何在生活中识别这种现象?观察那些“突然出现又持续存在”的变化。比如短视频平台先用魔性神曲抓住你的注意力(鲸吞),再通过算法推荐让你不断刷到类似内容(蚕食)。这种模式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保持清醒。就像我每周设定“无手机日”,既享受科技便利,又避免被过度侵占时间。
理解了这个成语,你会发现它像把双刃剑。用在商业创新上能创造双赢,但若用于恶意竞争就会变成剥削工具。下次看到某个现象级产品时,不妨想想:这是鲸吞式的开拓?还是蚕食式的深耕?或许能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周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