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shòu sàn
成语解释: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成语出处:《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多形容敌人溃逃
繁体字形:鳥獸散
英文翻译:flee helter-skelter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鸟兽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群或团体突然慌乱、无序地散开的样子。比如,体育课上老师突然宣布要跑800米测试,原本围在一起聊天的同学们立刻“作鸟兽散”,有人躲到树荫下,有人借口上厕所,场面瞬间冷清。这种反应是不是像极了受惊的鸟群和兽群?
有人问:“鸟兽散一定是贬义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里一群大爷大妈正聚在一起跳广场舞,突然下起暴雨,大家笑着“作鸟兽散”跑向附近的屋檐避雨。这时候的“散”更多是自然反应,反而带点诙谐的生活气息。
再举个职场例子:办公室里大家正讨论周末聚餐计划,老板突然推门说要临时加班。原本热闹的人群瞬间“作鸟兽散”,一个个埋头敲键盘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这种“散”背后藏着成年人的生存智慧——既想合群,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用“鸟兽散”时,往往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的“逃窜”。比如直播带货时,主播刚喊完“最后三单”,弹幕区立刻“作鸟兽散”般刷起购买链接。这种新时代的“散”反而成了积极行动的代名词。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画面感。相比直白的“大家都跑了”,用“鸟兽散”既保留了中文的意境美,又能引发听者的联想。就像看水墨画时,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群鸟惊飞的动态,这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鸟兽散”式的灵活性?或许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调整状态、及时应对变化的能力,就像鸟群感知风向的本能一样重要。但别忘了,真正的智慧不仅是“散得开”,更要“聚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