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shòu shuài wǔ
成语解释: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成语出处:唐·韩愈《贺册尊号表》:“曾不得与鸟兽率舞、蛮夷纵观为比,衔酸抱痛,且耻且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鸟兽率舞
英文翻译:Birds and animals dance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率:[lǜ]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如出勤率是某一单位或个人在某一时期内实际出勤日数和规定应出勤日数的比值。[shuài]1.带领:率队前往。2.轻易;不慎重:草率。轻率。3.直爽坦白:率真。直率。4.大概:大率如此。5.顺着;沿着:率由旧章。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鸟兽率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画面感却很有趣。想象一下,森林里的鸟儿扑棱着翅膀盘旋,小鹿踩着轻盈的步子转圈,仿佛所有动物都在跟着某种节奏跳舞——这就是成语字面描述的场景。不过,它的意思可不止是“动物开派对”这么简单。
举个实际例子:某生态保护区推行环保政策后,湿地重现生机,白鹭成群掠过水面,野兔在草丛间跳跃,游客感叹“这简直是鸟兽率舞的景象”。这里成语不仅形容自然和谐,更暗示人类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带来了生机。
为什么用鸟兽起舞比喻盛世?古人认为,当社会足够安定、气候风调雨顺时,连动物都会感受到这份和谐。就像现代人看到企鹅跟着音乐摇摆会觉得有趣一样,这个成语用夸张的拟人手法,把抽象的社会治理成果转化成了具象的画面记忆点。
职场中的新解:某创业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后,办公室突然充满活力:程序员哼着歌敲代码,设计师端着咖啡手舞足蹈讨论方案。主管笑着说:“咱们这也算小型鸟兽率舞了。”这种用法跳脱传统语境,赋予成语描述团队士气的现代意义。
成语和真实自然规律冲突吗?生物学上当然没有动物集体跳舞的现象,但这正是语言的美妙之处——用诗意想象传递核心价值。就像“沉鱼落雁”不是真的鱼雁坠落,而是通过反差强调美的震撼力。理解这类成语,关键在于抓住其象征意义而非字面逻辑。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特别适合用于环保议题。当我们在退耕还林区看到松鼠重新在枝头跳跃,在治理后的河道边发现候鸟归来,那种万物复苏的感动,用“鸟兽率舞”来形容比干巴巴的数据报告更有感染力。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瞬间提升表达的画面感,还能让听者联想到背后的努力与成果——毕竟,能让鸟兽都“跳起舞”的环境,必定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