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ī xiāo nòng shé
成语解释: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逞强
繁体字形:鴟鸮弄舌
英文翻译:The owl makes the tongue
鸱:古书上指鹞鹰。
鸮:见〔鸱鸮〕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哎呀,说到“鸱鸮弄舌”这成语,不少人可能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啥意思啊?”别急,咱这就掰扯掰扯。简单来说,鸱鸮就是猫头鹰,弄舌就是耍嘴皮子,合起来比喻人花言巧语、说话不实在。比如:“老张开会时总爱鸱鸮弄舌,方案没落实,倒是把领导哄得团团转。”你细品,是不是画面感就来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那这成语和‘口若悬河’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都是形容能说会道,但“鸱鸮弄舌”带点贬义,专指那些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邻居王婶整天吹嘘自家儿子考清华,结果孩子连二本线都没过——这不就是活脱脱的鸱鸮弄舌嘛!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偏用猫头鹰来比喻呢?你别说,这里面还真有讲究。猫头鹰在民间传说里既是智慧象征,又被视为不祥之鸟,这种矛盾感刚好契合“表面聪明实则不靠谱”的意味。就像现在网上某些“专家”,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预测股市十猜九错,你说气人不气人?
依我看啊,现代社会信息爆炸,鸱鸮弄舌的现象反而更常见了。但咱也得客观看问题,语言艺术本身没错,关键要看用在哪儿。比如销售岗位需要点话术技巧,这叫职业需求;可要是把忽悠当本事,那就真成“弄舌”了。说到底,真诚才是人际交往的硬道理,你说对吧?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靠谱的人,往往话不多但句句实在。就像咱小区修电器的李师傅,从不多夸海口,可谁家电器坏了找他准能修好。反观那些舌灿莲花的,遇到实际问题就露馅。所以啊,做人做事还是得少点鸱鸮弄舌,多点脚踏实地,这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