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 gǔ sōng jīn
成语解释: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成语出处: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鶴骨鬆筋
英文翻译:like a crane 's bone and a pine 's appearance
鹤:鸟,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丹顶鹤、白鹤、灰鹤等。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松:1.常绿乔木。有多种,树皮多呈鳞状块片开裂,叶针形成束,球果有木质鳞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树种。2.不紧密;不坚实:捆得太松。松软。3.放开;使松:松手。松腰带。4.不紧张;不严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鱼等做成的茸毛状或碎末状食品:肉松。6.经济较宽裕:近两个月我手头儿松了一些。
筋:1.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筋骨。2.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青筋。3.肌肉的旧称。4.像筋的东西:叶筋。钢筋。
“鹤骨松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鹤的骨骼轻盈挺拔,松树的枝条坚韧舒展。它常用来形容人虽然年长,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状态。比如:“王爷爷每天清晨打太极拳,八十岁了依然腰背笔直,真是鹤骨松筋。”这里的“鹤”与“松”既暗喻长寿,又传递出一种从容的生命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夸老人吗?其实不然。比如职场中,一位设计师即便连续加班依然思路清晰,同事开玩笑说:“你这鹤骨松筋的劲头,怕不是偷偷喝仙露了?”这时候成语就带上了幽默感,强调持续专注却不显疲态的状态。
我曾在公园见过这样的场景:退休教师李奶奶带着小孙子放风筝,她边跑边调整风筝线,满头银发随风飘动却步伐稳健。旁边卖糖画的摊主感叹:“您这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利索!”李奶奶笑着摆手:“多动动才能保住这鹤骨松筋嘛。”这个画面让我突然明白,成语背后不仅是健康,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人常把“累”挂在嘴边,其实“鹤骨松筋”的状态未必与年龄强相关。认识的一位程序员朋友,每天雷打不动骑行十公里上班,他说:“肌肉就像松枝,越用越有韧性。”这或许给了我们新启发:保持规律运动与良好心态,或许我们都能活出“鹤骨松筋”般的舒展人生。
观察身边那些充满活力的人,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既懂得适时放松,又保有持续行动的习惯。就像松树在风雨中调整姿态,仙鹤在飞行中保存体力。这种动态平衡,或许才是成语想要传递的深层智慧——柔韧比僵硬更接近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