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āng
  • r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è gǔ shuāng rán

成语解释: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繁体字形:鶴骨霜髥

英文翻译:Crane bone frost beard

鹤骨霜髯的意思

鹤:鸟,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丹顶鹤、白鹤、灰鹤等。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

成语评论

鹤骨霜髯”这个词,乍一听是不是有点难懂?其实它形容的是人清瘦却硬朗的模样——骨骼像鹤一样纤细挺拔,胡须像霜一样白而透亮。比如你看到一位老中医背着药箱爬山采药,虽然身形单薄但步伐稳健,白胡子随风飘动,这时候就能说:“这位老人家真是鹤骨霜髯,精气神不输年轻人。”

为什么用“鹤”和“霜”来比喻呢?鹤在中国文化里象征长寿与高洁,霜则常代表岁月沉淀的痕迹。这两个意象叠加,既描绘了外貌特征,又暗含了对品格的赞美。就像社区里义务教书法二十年的张爷爷,虽然瘦得像竹竿,白发白须却根根分明,握着毛笔的手稳如松枝,街坊邻居都说:“张老这鹤骨霜髯的模样,活脱脱从古画里走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追求年轻活力,这类形容老人的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其实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鹤骨霜髯式的人物反而像定海神针。上周我在公园见到位练太极的老先生,白汗衫配黑布鞋,打拳时衣袂翻飞,晨光给他的白发镶了金边。这种历经沧桑却从容不迫的生命状态,不正是对抗年龄焦虑的最好示范?

观察发现,这类成语的运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多用于描述隐士高人,现在连健身房的银发族教练也能用这个词形容——他们或许没有夸张的肌肉,但紧实的线条配上花白短发,照样散发着独特魅力。就像我常去的瑜伽馆有位62岁的教练,能把“下犬式”保持五分钟面不改色,学员们都笑称她是“现代版鹤骨霜髯”。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下次看见地铁里捧着电子书的白发奶奶,或是咖啡馆修改毕业论文的退休教授,不妨留心他们挺直的脊梁和智慧的皱纹。这些鲜活的画面,或许能让你对“鹤骨霜髯”有更立体的理解——那不仅是外貌描写,更是对生命韧性的温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