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zhōng
  • huǐ
  • léi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wǎ fǔ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

繁体字形:黄鐘毁棄,瓦釜靁鳴

英文翻译:The destruction of Huang Zhong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钟: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5.姓。6.同“”。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雷: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踏踏实实做事,却不如隔壁工位整天搞表面功夫的同事受重视?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就像是贵重的青铜编钟被丢在角落,而烧饭的瓦罐却被敲得震天响。

比如某公司技术部的小张,三年如一日优化系统架构,可每次晋升名单里总没有他。反而是新来的小王,靠着每周三次的PPT汇报会,半年就连升两级。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像瓦釜的响声更容易被听见,职场中视觉化的成果往往比隐性付出更容易被量化。

再观察现在的社交媒体,认真做科普的账号可能只有几百粉丝,而某些制造争议话题的博主却能轻松收获十万点赞。问题出在哪里?这就像瓦釜雷鸣的喧闹盖过了黄钟的雅音,算法机制更倾向于传播能引发即时情绪的内容。

但这种现象真的会永远持续吗?我注意到最近两年,很多用户开始主动屏蔽低质内容,知识类直播的观看时长也在稳步增长。就像古人说的"大音希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虽然传播得慢,但最终会沉淀下来。这让我联想到老家院子里那口铜钟,虽然平时静默不语,但每逢重要时刻,它的声音能传遍整个村落。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普通人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既要有瓦釜的生存智慧,更要守住黄钟的内在价值。就像我们小区那位糕点师傅,虽然也会在橱窗摆些吸引眼球的翻糖蛋糕,但真正留住客人的,还是他二十年不变的秘制红豆馅手艺。

观察城市街角新开的书店,尽管电子阅读已成主流,仍有年轻人愿意为纸质书的墨香驻足。这种现象是否预示着某种转变?或许社会就像个巨大的过滤器,当瓦釜的喧嚣到达某个临界点,人们会不自觉地寻找能触动心灵的黄钟之音。正如我父亲常说的:"响得最欢的未必唱得最久,关键要看余音能绕梁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