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jiàn rú guī
成语解释:犹言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齒劍如歸
英文翻译:Teeth and swords return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剑:1.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现在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是细长的钢条,无刃,顶端为一小圆球。2.(Jiàn)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齿剑如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视死如归”有点像,但更强调面对危险时的坦然态度。比如武侠小说里,主角被敌人包围却笑着说:“今日纵然齿剑如归,我也要护住身后百姓。”这里的“齿剑”代指刀剑加身的危险,“如归”则像回家一样从容,合起来就是“直面危险如日常般平静”。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牙齿”和“剑”组合?其实“齿”在这里不是指牙齿,而是“直面、触碰”的动作。就像古人说“马齿徒增”里的“齿”代表年龄增长一样,成语里的字义常和现代不同。而“归”字更有意思——它不仅是“回家”,更暗含“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意味,比如落叶归根、生死轮回。
现代生活中怎么用这个成语呢?想象医生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前对同事说:“这次疫情凶猛,但我们治病救人本该齿剑如归。”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古语的厚重感,又赋予了职业使命的新内涵。比起直白地说“不怕危险”,成语让语言更有层次。
个人觉得,这种精神在现代依然珍贵。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程序员熬夜修复系统漏洞,表面看是冒险,实则是专业素养带来的底气。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认知,面对挑战时自然能“如归”般从容。这种态度不是盲目勇敢,而是历经磨练后的清醒选择。
或许有人质疑:强调面对危险要淡定,会不会显得冷漠?其实不然。成语传达的不是对危险的轻视,而是对责任的重视。就像老船长远航前检查帆缆,既清楚风暴的威力,更明白守护整船人的职责。这种“清醒的勇敢”,或许比单纯的激情更值得敬佩。
下次遇到需要咬牙坚持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勇气,是把艰难当成必经之路的平常心。就像登山者说的“山就在那里”,当困难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与其恐惧退缩,不如调整呼吸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