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nàn
  • g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nàn rú guī

成语解释:归:返回。形容面对危难而不畏生死

成语出处:《魏书·节义传序》:“至于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臨難如歸

英文翻译: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临难如归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评论

临难如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换个角度想,它其实在说一种“把危机当日常”的心态。比如一位急诊科医生,每天面对生死一线的病人,却能像吃饭喝水一样保持专业判断,这就是临难如归的生动写照。为什么有人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稳定?关键在于他们提前建立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把突发状况纳入了日常训练体系。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突然停水停电,王阿姨立刻翻出储备的蜡烛和桶装水,还挨家挨户教邻居用矿泉水冲马桶。这不就是普通人的临难如归吗?她的从容来自常年防灾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更源于“为大家做点事”的责任感。这种状态下,困难不再是需要对抗的敌人,反而成了展现能力的舞台。

有人可能会问:“遇事不慌真的能做到吗?”其实大多数临危不乱的人,并不是天生胆大。就像消防员第一次进火场也会腿软,但通过上百次模拟训练,身体记住了正确的应对程序。我见过创业者在公司资金链断裂时,还能条理清晰地给团队分配任务,他说这是“把每次危机都当作系统升级的机会”。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越容易在琐事面前显得笨拙。有位老船长能在台风中精准操控船舵,却总记不住家里Wi-Fi密码。这说明什么?人的专注力是定向投放的资源,所谓临难如归的状态,本质上是把心智资源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当代社会其实更需要这种智慧。当手机弹出工作群里的紧急消息,有人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也有人能像拆解乐高积木那样分步骤处理。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或许在于建立自己的“应急清单”——把抽象的压力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让每次挑战都成为验证个人成长的机会。

有研究显示,经常面对适度挑战的人,大脑前额叶皮质会增厚。这就像肌肉越练越强健,心理韧性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增强。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试着把它看作检验自己“升级进度”的关卡,或许就能体会到那种“推开家门般的从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