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fǎ zhī tú
成语解释: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犯
繁体字形:不灋之徒
英文翻译:desperad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话说回来,"不法之徒"这个词儿啊,说白了就是那些不按规矩办事的人。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用在啥场合合适?别急,咱这就来唠唠。
举个栗子!前阵子菜市场有个卖假蜂蜜的摊贩,被抓包时还嘴硬说"这蜂蜜绝对纯天然"。要我说啊,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可不就是典型的"不法之徒"作派?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市场监管越来越严,这类幺蛾子倒是少多了。
你猜怎么着?其实这成语在文学作品里也常见得很。比如《水浒传》里那些劫富济贫的好汉,官府就给他们贴过"不法之徒"的标签。可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他们和那些纯粹作恶的地痞流氓不是一码事。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现代社会还有"不法之徒"吗?嗨,这事儿得看怎么界定。去年有个网络诈骗团伙,专门用AI换脸技术冒充熟人借钱,这种高科技犯罪路子,可比传统套路危险多了。不过反诈APP现在不是人手一个嘛,你说是不是?
依我看啊,对付这些"不法之徒",光靠法律还不够。咱们普通人也得长点心眼儿,就像我妈常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过也别整天疑神疑鬼的,毕竟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嘛。
说到底,"不法之徒"这个成语就像面照妖镜,把那些歪门邪道照得明明白白。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提醒咱们:规则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大伙儿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你说这道理,是不是搁哪儿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