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成语解释: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繁体字形:九牛一毛
英文翻译:a drop in the bucket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九牛一毛”到底怎么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第一次创业失败,损失了五千块,他垂头丧气地说:“这可是我全部积蓄啊!”朋友拍拍他肩膀:“你才25岁,这点钱对整个人生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就当交学费了。”你看,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既点出了问题的微小,又传递了豁达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牛”和“毛”作比较?其实古人观察生活很细致。想象九头健壮黄牛在田间耕作,从它们身上拔根毛,既不影响牛的健康,又凸显了对比的强烈。这种夸张又形象的比喻,比直接说“很小一部分”生动多了。
在职场中也常遇到适用场景。比如市场部小王熬夜做的提案被经理删掉三分之一,他正郁闷时,总监提醒道:“这个项目预算两百万,你被删减的内容成本不到五万,根本是九牛一毛。重点是把核心方案执行到位。”这个例子既化解了情绪,又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目标。
有读者可能会困惑:什么时候不该用这个成语?比如说同事弄丢公司的重要合同,这时候说“损失就是九牛一毛”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个成语更适合强调“相对整体而言的微小”,而不适用于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重大失误。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的焦虑缓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放大眼前的困难——就像拿着显微镜看头皮屑,其实退后三步照全身镜,那些烦恼可能连个黑点都算不上。下次为小事纠结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放在五年后的人生图景里,会不会只是九牛一毛?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人用“九”表示极多,其实不单指数字9。就像我们现在说“九九八十一难”,这里的“九”更多是象征意义。所以“九牛一毛”本质上是个数学比喻,用极大分母对比极小分子,这种思维模型到今天依然能帮助我们理性看待问题。
要是看完这些例子还是记不住,下次逛菜市场时可以观察:大妈为一毛钱和摊主讨价还价半小时,其实她挎着的爱马仕包包就值三十万——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九牛一毛现场教学吗?生活中的智慧,往往藏在最寻常的对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