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ì
  • hán
  • sōng
  • b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ì hán sōng bǎi

成语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歲寒鬆栢

英文翻译: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endure cold winter together

岁寒松柏的意思

岁:1.年:岁月。岁首。岁末。岁暮。辞旧岁,迎新年。2.表示年龄的单位:孩子满了三岁了。这匹马是六岁口。3.指时间:岁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们)。4.年成:歉岁。丰岁。5.姓。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松:1.常绿乔木。有多种,树皮多呈鳞状块片开裂,叶针形成束,球果有木质鳞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树种。2.不紧密;不坚实:捆得太松。松软。3.放开;使松:松手。松腰带。4.不紧张;不严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鱼等做成的茸毛状或碎末状食品:肉松。6.经济较宽裕:近两个月我手头儿松了一些。

柏:[bǎi]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国首都。[bò]见〖黄柏〗。

成语评论

岁寒松柏”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寒冬中的松树和柏树,常用来比喻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韧品格的人。比如有人这样用:“公司经历市场寒冬时,几位老员工像岁寒松柏一样坚守岗位,稳住了团队的信心。”这句话里,松柏的耐寒特质被巧妙地转化为对人物精神的赞美。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非要用松柏来比喻坚韧?其实这和自然现象有关。寒冬万物凋零,唯有松柏保持青翠,这种“反差感”让它成了逆境中坚持的代名词。比如朋友创业失败后依然积极学习新技能,你可以说:“他真是岁寒松柏,越挫越勇。”这样的表达既形象又带有文化厚度。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假设看到志愿者在暴雨中坚持救灾,可以说:“风雨里的红马甲们,恰似岁寒松柏,温暖了整个社区。”这里把自然气候的寒冷替换成突发事件,既保留原意又贴合当代语境。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不必拘泥于 literal 的寒冷环境,关键是突出“困境中的坚持”这一内核。

我观察到,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自带时间维度。就像松柏需要经历完整冬季才能凸显特质,人的品格也需通过长期考验来验证。比如评价一位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家人的邻居,用“岁寒松柏”就比单纯说“有毅力”更具画面感和历史纵深感。这种表达方式能唤醒听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共鸣。

有人可能会困惑:现在年轻人还适用这种古典比喻吗?从网络流行语“躺平”“佛系”的传播可以看出,当代人同样需要精神标杆。当“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刷屏时,那些在职业困境中既保持原则又积极破局的年轻人,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岁寒松柏?传统成语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能跨越时代与新的价值主张产生化学反应。

语言就像活水,既要有源头又要奔流不息。当我们用“岁寒松柏”描述抗疫医护人员、洪灾救援队甚至坚持传统手艺的匠人时,实际上是在用文化密码传递着超越时空的敬意。这种表达方式,比直白的夸奖多了层文化意蕴,就像给现代故事裱上了古典画框,让精神力量显得更加厚重悠长。

岁寒松柏的造句

  1. 造句 遗训虽远,践行在迩,岁寒松柏,历千万龄而不凋,其非孔子博怀之远猷,而周瞻之大略欤?巍巍陵寝,郁郁巨柏,云霄万古,黛色参天。
  2. 造句 撼树蚍蜉苦未休,岁寒松柏几经秋.
  3. 造句 春睡海棠终落拓,岁寒松柏未凋姿。
  4. 造句 反观南朝群侠,虽是人数少了一半,却也岁寒松柏,个个凛然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