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o
  • huì
  • y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o bù huì yán

成语解释: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毫不諱言

英文翻译:declare in no uncertain terms

毫不讳言的意思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讳:1.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讳。直言不讳。2.忌讳的事情:犯讳。3.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名讳。4.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成语评论

毫不讳言”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指出:“我毫不讳言,这个方案的成本太高,需要重新调整。”这句话既直接点出了问题,又避免了模糊态度带来的误解。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毫不讳言”的表达方式?在职场中,这种坦诚可能带来效率提升。想象一个团队反复讨论却迟迟没有进展,如果有人说:“我毫不讳言,大家的分工混乱是进度拖延的主因”,反而能推动问题解决。不过,这种直率需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否则容易显得武断。

生活中如何用好这个成语?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时:“我毫不讳言,你最近沉迷游戏影响了学习。”这种表达既传递了担忧,又明确了问题边界。值得注意的是,直言不讳不等于口无遮拦——就像剥洋葱要一层层来,表达意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历史上有个有趣案例。唐太宗曾对魏征说:“卿总是不留情面地批评朕。”魏征回答:“臣若讳言,陛下怎能知得失?”这段对话恰好说明,有价值的“毫不讳言”能成为进步的催化剂。不过现代人使用时,或许可以多些温度,比如加上“我认为”“从数据来看”等缓冲词。

观察发现,越是成熟的人际关系,越能容纳直言不讳的交流。就像老茶客品茗,初尝或许苦涩,回甘却更持久。但需要提醒的是:真诚不等于尖锐,就像手术刀要锋利,但执刀的手必须稳健。把握好这个度,“毫不讳言”就能成为有效沟通的利器。

最后分享个观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敢于清晰表达的人反而更显珍贵。与其在模棱两可中消耗精力,不如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说出真实想法。毕竟,透明的对话就像阳光下的溪流,虽然会暴露水底的碎石,却能让整条河流保持清澈鲜活。

毫不讳言的造句

  1. 造句 言谈中,行业领头羊们也毫不讳言各自的努力方向。
  2. 造句 但是中国官员毫不讳言,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造句 近几年,学校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毫不讳言的说,某些时候,安全的压力甚至超过升学率的压力。
  4. 造句 阿任毫不讳言当下网络推手行业中确实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有欺骗、有虚假的东西在里面。
  5. 造句 他毫不讳言地指出,性传播已经成为防控艾滋病的头号敌人,他还首次向媒体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艾滋病故事。
  6. 造句 她毫不讳言的告诉中国要杜绝假货,并警告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世界将关注中国的*权问题。
  7. 造句 老师毫不讳言指出了他的毛病。
  8. 造句 写字楼连年居高不下的空置率已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有的业内人士在被问及此话题时甚至毫不讳言地说已经找不到感觉了。
  9. 造句 威尔金斯指出:"虽然他在美国被公认为黑人而且他本人对此毫不讳言,但他仍是一个能够跨越种族隔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