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iàn tiān rì
成语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成语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八卷:“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社会黑暗
繁体字形:不見天日
英文翻译:suffering oppression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哎哟,你听过“不见天日”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形容某个地方或某件事长期被遮蔽,得不到光明或关注。比如说,有人被困在矿井里好几天,那真是名副其实的“不见天日”啊!不过这种场景太极端了,咱们今天换个角度聊聊。
等等,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物理环境里吗?当然不是啦!比如职场里的小透明员工,每天做牛做马却得不到领导认可,这不也算“不见天日”吗?哎,这种憋屈劲儿,懂的都懂。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危机,老匠人们的手艺活生生被现代科技挤到角落,这算不算另一种“不见天日”呢?要我说啊,这可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得赶紧想办法把这些文化瑰宝挖出来见见光。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中真存在永远不见天日的事吗?我看未必。就拿考古发现来说,那些埋藏千年的文物不也有重见天日的时候?所以说啊,凡事都有转机,关键是要坚持和等待。就像种在阴处的植物,只要根扎得深,早晚能等到光照进来的那天。
突然想到个反常识的例子——深海生物。它们生存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但人家反而进化出了发光器官。这不正好说明,就算身处“不见天日”的境地,生命总能找到出路吗?这个道理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要我说啊,与其纠结环境够不够光明,不如多想想怎么自己发光。就像那些坚持写作十几年才出头的作家,他们的才华可能被埋没过,但只要持续输出,总有被看见的时候。这事儿吧,关键还是得看自己有没有持续发电的能耐。
最后提一嘴,现在社会信息这么发达,真正的“不见天日”其实越来越少了。但反过来看,信息爆炸时代,有价值的内容反而容易被淹没。这时候就要学会主动破圈,用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或自己的作品被看见。记住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光会酿还不够,得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