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guān
  • cái
  • xià
  • l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

成语解释: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

繁体字形:不見棺材不下涙

英文翻译:No coffin, no tears

不见棺材不下泪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棺: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一般用木材制成。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泪:眼泪;泪液:泪痕。热泪。泪如雨下。烛泪。

成语评论

哎哟,你听过“不见棺材不下泪”这成语吗?说白了就是有些人啊,非得等到事情糟到没法收拾了,才会后悔或者行动。举个栗子,老王天天熬夜打游戏,家人劝他注意身体,他总说“没事儿”。结果某天突然头晕送医院,医生说是长期疲劳导致的,这时候他才哭着说“早知道听你们的了”——这不就是典型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吗?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负面例子里?倒也不是!比如小张总觉得自己工作稳如泰山,领导提醒他提升技能,他左耳进右耳出。结果公司突然裁员,他因为技能单一被列进名单,这才连夜报班学新技术。虽然过程挺狼狈,但好歹也算触底反弹了,你说是吧?

话说回来,为啥人总爱“撞南墙才回头”呢?依我看啊,这可能和人性里的侥幸心理有关。就像我邻居李姐,总把垃圾分类当耳边风,直到被罚款500块才老老实实买分类垃圾桶。这时候她倒悟出一个道理:“有些规矩啊,还真得交点学费才能记住!”(笑)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成语其实藏着个积极信号——人终究是能在教训中成长的。就像上周遇到的创业者小王,之前死活不肯听市场调研建议,产品上线后果然遇冷。但人家现在痛定思痛,带着团队重新打磨产品,据说第二轮融资都快谈成了。你看,眼泪流完说不定就是彩虹呢!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问题:现代人“不见棺材不下泪”的情况是不是更多了?毕竟现在信息爆炸,大家反而容易对风险麻木。比如那些天天吃外卖的年轻人,体检报告没出问题前,谁会把养生当回事?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能把这成语当预警器,提前规避风险,那才是真本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我以前也是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直到有次旅游忘记买保险,结果在山上摔骨折自费两万多。现在别说旅游保险了,连手机碎屏险都买得勤快。所以说啊,聪明人要学会在“看见棺材影儿”时就行动,毕竟眼泪挺贵的,咱能省则省嘛!

不见棺材不下泪的造句

  1. 造句 你丫不见棺材不下泪是不是?你和陈佳前几天在庆功宴上的那些屁话,老娘可是听的一清二楚。
  2. 造句 幸好韩啸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坚持住,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最后一秒绝不说出真相。
  3. 造句 不见棺材不下泪!何镇南脸上闪过一丝冷笑,直接无视云破军的目光,说道:“我也赞成由皇朝世子做这个盟主!”。
  4. 造句 哼,还能怎么样,那个老家伙真是不见棺材不下泪,是时候给他点颜色瞧瞧了。
  5. 造句 方雪认为李言就是在装,不见棺材不下泪,等一会车行的经理来了看他还能么装下去。
  6. 造句 那可是由不得你,看来你小子是不听话的主,不给你来点狠的,你是不见棺材不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