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成语出处: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繁体字形:千鈞一發
英文翻译:that was a close call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钧:1.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雷霆万钧之势。千钧一发。2.制陶器所用的转轮。3.敬辞,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钧座。钧鉴。钧启。4.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千钧一发”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千斤重量挂在一根头发丝上”,听着就让人手心冒汗。它到底用在什么场景里?举个例子:小明赶去机场的路上突然爆胎,离起飞只剩半小时,他一边打电话叫车一边狂奔,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这种紧迫感,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那些“差一秒就完蛋”的瞬间?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成语?”其实,“千钧一发”的妙处在于它把抽象的压力具象化。比如医生在手术中遇到突发大出血,生死就在几秒内决定;或是谈判桌上双方僵持不下,一句关键发言可能扭转全局。这种“临界点”的张力,用这个词再贴切不过。
更值得思考的是:人在千钧一发时究竟靠什么破局?有个真实案例:2021年郑州暴雨,地铁被困乘客用消防锤砸窗逃生。当时水位已到胸口,但大家轮流敲击同个位置,最终在玻璃裂痕扩散的瞬间成功脱险。这种集体智慧迸发的时刻,正是对“千钧一发”最好的注解。
我个人观察到,现代社会虽然少了些物理层面的“千钧一发”,但心理层面的紧绷时刻反而更多。比如程序员在服务器崩溃前抢修代码,主播在直播事故时紧急救场。这些场景里,真正起作用的不只是临场反应,更是日常积累的冗余准备——就像登山者的备用绳索,可能永远用不上,但必须随身携带。
换个角度想,“千钧一发”其实是生活给我们的特殊礼物。它逼迫我们突破舒适区,激发出平时隐藏的潜能。就像紧绷的琴弦才能奏响高音,适度的危机感反而让生命更有质感。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深呼吸,把这种压迫感当作证明自身韧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