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gōng shú zuì
成语解释:将:用;拿;赎:抵尝;弥补。拿功劳来抵偿罪过。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拿功劳补偿过失
繁体字形:將功贖辠
英文翻译:make amends for one 's crimes by good deeds
将:[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赎:1.用钱财换回抵押品:赎回。2.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将功赎罪。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提到“将功赎罪”,很多人会联想到“戴罪立功”的场景。比如职场中,员工因失误导致项目延期,但主动提出优化方案并加班执行,最终挽回损失。这种情况下,老板可能会说:“这次就算你将功赎罪,下次注意细节。”那么问题来了:功劳真的能完全抵消过错吗?其实,这更多是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一笔勾销。
历史故事里也有典型案例。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诸葛亮却让他后续在荆州之战中戴罪立功。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古人更接受这种将功补过的逻辑?或许因为乱世中人才难得,与其严惩不如激发其潜力。这种思维在现代团队管理中依然适用——与其纠结错误,不如引导成员创造新价值。
生活中也能看到类似现象。社区志愿者老张曾因乱停车被邻居投诉,后来他主动组织停车位规划小组,用三个月时间解决了整个小区的停车难题。有人质疑:“做点好事就能掩盖之前的错误吗?”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将功赎罪”反而让犯错者更投入地服务集体,比单纯惩罚多了层正向激励。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动态平衡。它不否认过错的存在,但强调用行动改变结果。就像打翻墨水的孩子主动擦干净桌子后还画了幅画——污渍还在,但新的创造覆盖了原本的糟糕印象。不过要注意的是,功劳和过错的性质需要匹配。若某人财务造假后用捐款来赎罪,这种不对等的“功劳”反而会引发更多质疑。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功”远大于“过”,是否应该重新定义这个人的价值?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将功赎罪”为错误提供了另一种解法——它让补救的过程本身成为成长的契机,而不仅仅是终点线的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