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u
  • shāo
  • x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ē tóu shāo xiā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磕头烧香

英文翻译:Kowtow and burn incense

磕头烧香的意思

磕:1.碰在硬东西上:碗边儿磕掉一块。脸上磕破了块皮。2.磕打:磕烟袋锅子。磕掉鞋底的泥。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烧:1.使东西着火:燃烧。烧毁。烧煤取暖。2.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炭。盐酸把衣服烧坏了。3.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烧茄子。红烧鲤鱼。烧羊肉。4.烹调方法,就是烤:叉烧。烧鸡。5.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6.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退烧了。7.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8.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成语评论

磕头烧香”常被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或人的极度崇拜或依赖。比如:“他为了升职加薪,每天在领导面前磕头烧香,可结果还是没能如愿。”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个成语?其实,它反映了一种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而忽视自身努力的心态。

再举个例子:“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恨不得磕头烧香求菩萨保佑孩子考上名校。”这背后隐藏的核心矛盾是什么?表面是祈求好运,实则是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事物,忽略了教育需要长期积累。这样的行为,反而容易让人陷入被动等待的困境。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磕头烧香”的行为吗?从积极角度看,它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之心;但从现实角度,过度依赖这类行为可能阻碍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求神拜佛,不如先分析问题根源更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现在年轻人常调侃说:“程序员遇到系统故障,第一反应不是磕头烧香,而是疯狂查代码。”这种幽默化的表达,既保留了成语的讽刺意味,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务实精神。

个人认为,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思维并非对立。就像烧香祈福可以成为心理安慰,但若因此放弃行动,就本末倒置了。真正有效的做法,或许是将虔诚的心态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或许才是“磕头烧香”在现代社会最值得借鉴的启示。

磕头烧香的造句

  1. 造句 戴公庙。这是一个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磕头烧香的庙。
  2. 造句 戴公庙。这是一个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磕头烧香的庙。在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庙里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故事。
  3. 造句 常有善男信女在仓库外磕头烧香,向“辟支佛”求子。
  4. 造句 谢龙庭依旧在那磕头烧香,重复着那几句话,大嗓门实在等的有点不耐烦了。
  5. 造句 祷告完毕两人同时磕头烧香作揖,连磕了三个。
  6. 造句 政府是公权力啊,宗教信仰自由,人家要磕头烧香关你什么事情啊,对不起,你涉及宗教公共事务。
  7. 造句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香烛缭绕的神位、磕头烧香的孩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校园里。
  8. 造句 佛教不仅是磕头烧香这点事,而应是更高层面的文化传播,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把人类的瑰宝、优秀文化贡献给全世界。
  9. 造句 小学生们在校园内设的神位前磕头烧香。
  10. 造句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佛教修行追求心灵慰藉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免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修行这种形式,也只是打坐念经、磕头烧香,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