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ài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成语解释: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

繁体字形:立于不敗之地

英文翻译:remain invincible

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秘籍,但实际生活中它到底怎么用呢?举个例子:一家公司长期投入技术研发,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时,它总能快速调整策略,这种“提前布局”的做法就是典型的“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提前准备”能让人保持不败?答案很简单:主动行动的人,永远比被动应对的人多一份选择权。

再来看一个场景:小明每天早起半小时学英语,两年后公司突然需要外派员工,他因为语言能力突出轻松入选。有人问他“秘诀”,他说:“我只是把‘可能用得上’的事,变成了‘每天做一点’。”这种“日常积累”不正是普通人也能实现的“不败策略”吗?这里隐藏的智慧是什么?持续的小进步,终会形成他人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方向错了,提前准备还有用吗?”这正是成语的深层含义——真正的“不败”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具备快速修正的能力。就像导航软件,即便开错路口,也能立即规划新路线。个人观点:现代社会的“不败之地”,更像是动态平衡的艺术,既要站稳脚跟,又要保持灵活转身的余地。

观察那些常胜将军,你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永远给自己留后手。农民在丰收年存粮,程序员在系统里设置冗余模块,作家同时构思多个选题…这些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在突发状况来临时都成了救命稻草。这种思维模式能复制吗?当然可以,秘诀就是把“如果…怎么办”的担忧,转化为“当…发生时”的具体预案。

最后思考个现实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危机中逆袭?答案或许藏在老子的智慧里——“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处处争强好胜,而是修炼出让人无法击垮的内核。就像竹子遇风会弯但不断,橡树虽硬却可能被飓风连根拔起,柔韧的生存智慧,往往比表面的强大更重要。

立于不败之地的造句

  1. 造句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造句 顺应时代朝流,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造句 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曹操 
  4. 造句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5. 造句 没有忧患意识和相应行动,我们就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造句 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7. 造句 经验丰富的指挥者常常相时而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8. 造句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9. 造句 只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10. 造句 在战争中,要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